济南打造会展名城待补短板
2012年09月12日 09:44 经济导报
“在近日国家权威部门举办的中国会展产业论坛上,青岛市成功跻身‘中国十大会展名城’之列,与上海、深圳、杭州、南京、大连、沈阳等城市平分秋色,但作为省会的济南市无缘此列,不能不令人深思。”日前,经济导报记者在济南市贸促会采访时,该会副会长张静不无忧虑地表示。
作为一名从业几十年的“老会展人”,张静对济南会展业的发展状况了然于心。她坦言,在各地纷纷要打造“会展名城”的大背景下,济南市也把大力推进商务会展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建设列入今年的政府报告,但要成为真正的“会展名城”,仍须补齐诸多短板。
展馆不够用
“济南展览业硬件方面最大的短板,就是缺少一个规模够用又好用的新展馆。”张静说,目前较大的专业性展览场馆只有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和济南国际会展中心,展览面积分别只有几万平方米;其他则是一些非专业性的场馆,展览面积均在2000平方米以下。
展馆面积偏小让济南在承接大型展会时常遇尴尬。比如,近年该市承接的两届全国糖酒会均需要15万平方米的展馆面积,因此只能同时使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济南国际会展中心两个展馆,并对后者的地下车库进行改造,临时增加了4万平方米,才勉强满足展会需要。
再如,济南市贸促会去年曾与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共同举办了一届济南国际卡车 展,但由于展馆面积满足不了对方最低10万平方米的要求,汉诺威公司今年即改赴武汉寻求合作。同时,济南市现有的专业场馆采用多层设计,楼层高度不足,承重能力不够,也限制了承接展会的类型。
此外,济南会展业还缺少“拳头”展会的支撑。据介绍,去年济南市共举办各类展会141个,但多数规模不大、档次不高,至今没有一个会展项目获得国际展览联盟的UFI认证,在行业内有影响的凤毛麟角。
机制须理顺
“在软件方面,管理机制亟待理顺,人才素质也要提高。”在张静看来,全市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会展业管理机构来指导会展业发展,行业协会力量薄弱,导致业内提出的一些促进行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难以落实。
在调研中,她发现许多会展企业用“乱” 字来评价济南市会展业现状——相同题材展会重复举办、虚假主办单位、招商夸大造假、展会主体责任不清、强买强卖、宣传媒体利用广告垄断打压竞争对手等严重损害会展业声誉的事件时有发生。
调研数据显示,济南市办展企业规模普遍偏小,10-30人的企业占到56%,很多企业只是有部分会展业务,例如广告策划、展台搭建租赁等。会展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营销手段落后,大部分系转行而来,真正学会展专业的员工只占20%左右。由于工作强度大、待遇低,展览公司很难请到人、留住人。
对于上述问题,张静建议,济南应规划建设一座展览面积10万-20万平方米的新展馆,并同期建设会议中心、酒店宾馆、休闲购物、娱乐健身、便捷交通等配套设施。
同时,参照成都、大连、长春、南京等副省级城市发展会展业的经验做法,设立会展管理办公室,与贸促会合署办公,统一牵头组织对全市会展业的研究、规划、服务和管理,促进会展资源整合,规范市场秩序。
此外,应设立会展发展引导资金,列入财政专项预算,实施人才培养和引进战略,扶持会展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据了解,中国贸促会设有展览管理办公室,山东省贸促会正在根据省政府领导指示,加紧筹备山东省会展管理办公室。
山东省会展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燕飞表示,会展业产业关联度高,规划和管理涉及商务、发改委、经信委、贸促会等多个部门,而目前多渠道的审批制度以及管理分散是造成无序竞争等混乱现象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地方设立统一管理的会展办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