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究竟能为城市带来什么?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习近平总书记对上合峰会给予了肯定,其核心是利用会展活动营销城市。会展经济是打造城市名片的有效途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各省市对会展业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有了质的提升,会展业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能。
“中国第一展”的举办地——广州,“国际交往中心”——北京,即将全面建成“国际会展之都”——上海,拥有全球最大的会展中心——深圳,倡导“全域会展”——西安,展会面积全省第一——义乌。无论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会展名城,还是后起发力的县域城市,都将会展业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
在双循环格局之下,会展业的经贸服务功能显示出其强劲的动力,中国会展业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会展经济的发展将助力中国会展业走向新的高度。
在世界未有之大变局的大背景之下,中国在会展大国向会展强国的道路上,迈进的步伐愈加的坚定。
广交会展馆
会展业为何备受各大城市重视?
第一,会展活动的显性化、短期性、轰动效应等特点使会展工作更容易见到成效。相对于就业、环境治理、城市建设、社会福利等长线工作,办好某一个或几个会展项目对于一地政府来说,更容易操作,且容易见成效、出成绩。虽然这么说有点功利化,但是毋庸讳言,政府在长期工程之外需要短期工程来突显政绩、鼓舞民心,同时也能带动经济,增加城市影响力。
会展是城市最有力的名片和推动经贸发展的重要抓手,很多城市因为一场展会而声名大噪,从而获得很多发展机遇。如G20峰会对杭州的作用,杭州因为G20峰会在国际舞台上一举成名,从而为杭州的招商引资、城市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此外,会展产业具有促进交易、整合营销、联系供需、文化交流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重要功能。会展产业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抓手。一些偏远的省份或者少数民族地区也往往因为某些大型国际性活动的举办而带来知名度的迅速提升,从而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和投资。
比如国家最近十几年来在延边省份创办的综合性贸易类博览会,对于推动所在城市乃至地区经济的发展作用明显,如广西南宁的东盟博览会,新疆乌鲁木齐的亚欧博览会,吉林的东北亚博览会,黑龙江的中俄博览会等等,这些活动对地方经济的促进有目共睹,地方政府对这样的活动自然是有动力去做。
第二,会展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能带动包括旅游、餐饮、住宿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医药、制造业、科技等诸多具体产业的延伸发展。众所周知,会展业被政府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对“吃住行游购娱”的带动作用,尽管“1:9”理论因饱受学界质疑已很少被提及,但是其对城市经济的连带作用仍是大家的共识。
此外,作为线下实体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展业对具体产业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如广交会对广州外贸中心地位的重要贡献就是最明显的案例;再如余姚塑料博览会对余姚塑料加工产业的发展壮大、贵阳酒博会对贵阳酒业的做大做强、东营橡胶轮胎展对东营轮胎产业知名度的提升……这些都是展会对地方具体产业发展形成巨大推动力的典型案例。
第三,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双重定位迎合国家经济发展大势。从国民经济分类来看,会展业属于现代服务业,而从内容定位的角度,很多地方则把会展业定义为文化产业或者创意产业。无论是服务业还是文创产业,都是近十年来乃至接下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家大力扶持发展的产业。为了适应经济的转型升级,各地政府势必要向这些轻资产、无污染的绿色产业倾斜。
会展究竟能为城市带来什么?
推动产业发展、提高城市知名度、带动旅游及相关消费这些老生常谈的功能不必赘述。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之下,传统行业尤其是制造业缺乏创新动力,房地产政策收紧,互联网经济异军突起但是缺乏清晰的路径和明确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急需找到个让经济发展快速见效的良方。而会展业恰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首先,从政治价值的角度来看,会展活动的平台效应正在成为政府实现政治外交意图的重要平台。中央政府尚且需要通过不断争取(或者创办)国际会议来贯彻主场外交,地方政府更需要通过一系列活动贯彻中央的系列部署。
近年来,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打响扶贫攻坚战”“美丽乡村计划”“数字中国”等一系列战略口号,地方政府如何落实?如何快速见效?这就需要树立一个样板,那么怎么树立呢?会展活动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近年来,各地冠以“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国制造”等关键词的展览、会议活动数量就知道政府为何需要会展业。
会展地产也成为盘活地方经济的手段之一。长期以来,土地财政是支撑地方政府的一大支柱,而在中央提出“房住不炒”的口号之后,各地房地产业陆续收紧,土地财政需要一个新的出口。而各地陆续兴建的会展中心,正是地方政府借助会展概念重新盘活土地开发的有效手段。对于很多城市而言,新建展馆的空置率是很高的,并且以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之内,展览体量大规模增长的可能性也不大,单从会展业务来看,建展馆并不划算。
但是很多城市依然热情不减,除了冲着会展经济本身的意义之外,借助会展场馆建设带动周边地块的土地增值和城市发展也是重要考量。当前很多新建展馆都在郊区未开发的新地段,而会展业本身具有汇聚资金流、信息流、人流、物流、技术流等效应,对于商业开发来说会展设施是典型的引子和切入点。目前一些城市已经提出了会展集聚区的概念,建设会展园区或者会展小镇,这也是另一种城市发展路径的探索。
城市会展业发展有何特点?
40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会展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经历过很多阶段,有起有伏,每次发展必然有其时代烙印和特点。
近年来,城市会展业发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政府的引领作用更加突出。目前很多城市在会展业的顶层设计、政策建设以及对外推介上都是全面入手、主动出击的。
很多城市将会展作为城市名片进行打造,比如上海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会展之都,“上海会展”成为国际知名的城市名片;厦门提出了“金砖厦门·会展名城”的宣传口号;青岛西海岸新区也提出了“会展之滨”这样明显带有宣传口号性质的发展目标。
这些都反映了城市对会展业的顶层设计更加重视,有了系统性的规划。而与此同时,政府在会展业上的作为也更加积极主动。
目前,很多城市出台会展业行动规划,对于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做出详细的规定,并且更加强调政府的服务职能,甚至将指标落实在具体的部门,这在以往的发展中是不多见的。
以昆明为例,昆明市博览事务局会展促进处副处长杨锐告诉笔者,为了壮大全市会展经济,充分调动各县区的发展积极性,昆明市提出了“一县一节庆”的发展目标,并且由市博览局对各县区进行年终考核,考核结果算在政府工作考核指标之内;并且为了优化政务环境,市博览局也跟相关委办局签订了责任书,确保任务落实到位。
此外,笔者发现,在这一轮发展中,很多城市的发展主体从市级政府扩大到了市、区两级政府,比如青岛的西海岸新区、北京的怀柔区、昆明的官渡区、上海的浦东区和青浦区、厦门的思明区、杭州的萧山区都是各自城市会展业发展的主力,青岛更是成立了区一级的会展办,这很有可能成为未来一二线城市会展业发展中的新趋势。
从当前国内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在经济新一轮复苏中,会展业的作用会更加突出,未来的发展前景总体看好,各大城市也将陆续出招,未来的业界动态值得期待。
会展产业发展的城市效应
会展产业的发展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会展产业的发展可以通过增强城市经济实力、优化产业布局、扩大城市经济贸易以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同时会展业也能完善城市的生产与服务功能,增强城市影响力、聚集力和自律力以树立城市形象。
一、增强城市经济实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展产业作为我国的朝阳产业和新兴产业,通过举办大型会议和展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也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展产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有一次性经济影响也有持久性经济影响,前者是通过投资活动拉动城市经济增长,后者通过消费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由会展策划与组织、场馆规划与布局、展会宣传与推介等一系列活动构成的会展产业能够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会展业整合城市资源、发展经济的功能不容忽视,也因此,一些学者专家认为会展经济是“城市的面包”或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引擎”、“加速器”等。
二、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优化是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过程。会展不仅能反映一个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和经济总体规模,更能反映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会展产业帮助各产业的供需双方促成交易,实现供需平衡,优化企业供应链。展会作为时效性强的交流展示平台,有助于通过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将外部竞争力量引入本地市场,推动城市产业发展。
三、助推城市建设
会展产业依托城市的“资源环境、良好气候环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等基础进行发展规划,促进城市规划完善。同时会展产业丰富城市生活,加快城市建设,吸引一些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等,从而加快城市人口聚集。
四、树立城市形象
良好的城市形象可以扩大城市影响力,而会展业被称为城市的“名片”,是宣传城市形象的有效载体,可以提高城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此外良好的城市形象能够吸引外部人员前来旅游观光、购物置业和投资发展,从而来强化城市聚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