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博览局局长李长文:充分发挥展会平台经济功能作用,进一步提升成都会展业在国内外的辨识度、标识度和品牌认知度
会展是衡量一个城市开放度、城市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把产品带到城市,也把城市推向世界。作为知名的国际会展之都,会展在成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从第25届成都国际车展、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第二十届CTE中国玩具展到2022成都创交会、2022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再到第二十届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2022中国信息通信大会等——去年以来,虽然受消费疲软、经济预期转弱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但成都会展运行仍然显现出了强劲的韧性活力。
会展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区域经济的“助推器”,也是衡量区域开放度、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如何持续强化会展产业的带动作用?面对未来,如何为产业提质升级注入更多活力?记者近日对成都市博览局党组书记、局长(会长)李长文进行了专访。
聚力城市消费、链接产业、服务民生,凸显展会效应
去年以来,成都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着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防疫办展拼经济”为抓手,充分发挥展会平台在服务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千方百计克服会展业人员聚集性强、流动性大、辐射面广等防疫困难挑战,高质量做好展会疫情精准防控和策划筹办工作。
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会展业对城市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李长文表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持续优化,会展业将迎来“黄金窗口期”,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展会平台经济功能作用,全面提升会展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带动力,为经济稳定有序发展提供更多实物工作量。
李长文表示,要用好展会平台,放大经济带动效益。去年年底前,已陆续举办第26届中国(四川)新春年货购物节、第八届四川农业博览会暨第八届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2022 世界显示产业大会、第四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等40个重大展会活动,之后将加强统筹谋划、优化服务保障,聚力拉动消费、链接产业、服务民生,推动展会成果落地,集聚企业主体和专业人才,实现产业链提能升级。
同时,李长文还表示,将整合展会资源,引育重大品牌活动。积极争取亚洲营养大会、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等重大展会活动落地成都,同时加快打造成都会展活动“国家队”,形成系列具有城市特色、城市符号的主场外交活动和标志性顶级盛会,进一步提升成都会展业在国内外的辨识度、标识度和品牌认知度。
聚焦重点产业链,推动“会展+”深度融合
前不久,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上提出,要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科技创新中心、西部金融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和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去年全市共举办会展活动超过1000场,展出总面积620.8万平方米,会展业总收入711.3亿元,促成签约投资项目715个,协议投资金额5510.1亿元。”李长文表示,紧紧围绕国际会展之都建设目标,成都将以会展产业“建圈强链”为牵引,以“名展、名馆、名企、名业”为抓手,推动外向型资源平台建设和会展赋能城市水平加速提升。
聚焦“名展名企”,凝聚发展新动能。积极筹办第108届全国糖酒会、第19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第14届亚洲营养大会、2023成都工业博览会等重大展会活动,放大溢出效应。重点引进英国励展博览集团、巴塞罗那会展中心等会展企业,支持每个重点产业链引育1个高标识度的品牌展会,形成系列具有城市特色、城市符号的主场外交活动或标志性顶级盛会。
聚焦“三个做优做强”,塑造会展业新格局。成都将以四川天府新区和成都高新区为“双核”,聚焦航空枢纽、运动赛事、会奖旅游、特色农业四大特色,依托全域会展资源和重点产业链,形成“2+4+N”会展业发展新格局。李长文称,聚焦重点产业链,推动会展+先进制造业、会展+现代服务业等深度融合,鼓励支持本土会展龙头企业组建大型会展集团,冲刺全球会展50强和国内会展30强;吸引会展全产业链条的上下游、左右岸企业集聚,提升产业链主导能力,并推动智慧会展平台和智慧场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