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刚:打造引领全球会展业发展的中国模式
2017-10-09 09:23:00 中国经济网
我国展览业已经成为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平台,为总结十八大以来会展业发展成果,以创新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会展中国频道特别策划“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国会展业再创辉煌”专题及系列专访报道。就中国会展业品牌化、国际化的内容,本网记者采访了上海万耀企龙展览有限公司(VNU)总裁、国际展览业协会(UFI)亚太区候任主席仲刚,他表示,中国有能力打造引领全球会展业发展的“新模式”。
专业化是国际化和品牌化的保障和基础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15号)(以下简称15号文件)提出“坚持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信息化方向” ,仲刚认为,从十八大以来,组展机构在中国会展业品牌化方面更加具有品牌意识。据一线市场的展览业数据显示,展览数量增长较为缓慢,远落后与展览的总的规模发展,单个展览的数量在正大,行业集中度增强,这与“四化”是紧密相关的。根据“四化”要求,我国展览市场正在不断壮大。
仲刚介绍,VNU从民营展览公司到现在的外资展览公司,一贯主张两大品牌主线,首先是公司品牌,VNU一直在践行品牌化发展。在专业展方面做到项目层面的品牌化,打造知名品牌展会,注重品牌推广。其次是专业化,仲刚认为中国的展览行业到达了一个崭新的、专业化的历史阶段,展览会的专业管理、专业分工,在展览行业是未来较为明显的发展趋势。在众多展览产业链上,VNU坚持走专业化道路。让VNU成为了单个展览公司自创品牌展最多、引进国际一线品牌展会落地中国最多的展览公司。因此,专业化是国际化和品牌化的保障和基础。
展和会的融合是未来会展行业的发展趋势
从全球看来,一个产业的会议和展览在产生和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过程中,具有积极推动的作用。仲刚表示,展览和会议,属于一个大的范畴,属于线下面对面的媒介。从展览的最佳状态来讲,不管是展览或会议,最好是与行业的发展趋势与主流发展越贴近越好,朝着行业服务的方向发展,让展会成为行业的一部分,成为产业链的一个环节。同时,展与会两种形式应是融合发展的。展与会的融合程度,往往决定了展会的成功程度,是考核展会的重要指标。仲刚认为,展和会的融合是未来会展行业的发展趋势。未来的展览会应该成为会议的一部分,而不是会议成为展览的一部分。作为产业聚会的一部分,会议的作用更大,展览应该是整个的线下活动、线下聚会的一部分。
目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产生了许多新兴产业。在仲刚看来,新兴产业为会展业发展带来新契机。而会展业在新兴产业的发展中,也具有传播、聚集和发布的作用,能够最高效地把信息发布出去。
中国的会展行业也将成为全球市场的一部分
15号文件提出的“在培育境外展览项目,改善境外办展结构,构建多元化、宽领域、高层次的境外参展办展新格局。” 如何在“一带一路”倡议和“金砖共识”的国际化进程中,发挥更好的作用?针对这一问题,仲刚表示,应从目前出国办展的两种形式和其弊端来分别做分析。一种是最传统的,为参加国外现有展览会,组织中国展团。在此方面,往往会遇到受到当地产业的抵制,部分展会无法参加、有些展览会把中国展团放到最差的位置、在数量上有限制等问题。这些应该被一种新的模式所替代。所谓新的模式就是让每一家企业的参展真正达到商业的目的,来个性化的推动参展和综合服务。参展的目的不是为了看展,而是为了在当地打开市场,仅仅用传统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了,所以这种组团的模式已不适应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求,到了应该变革的时候。
二是在国外独立主办中国主题展或者形象展。在此方面,由于受到中国主办单位的能力和经验限制,往往办展人的能力不够,参展效果很难动员起所在国的采购商、行业的关注。造成资源浪费,无法达到展览效果。应把握在国外主办的部分中国展览会的机会,是会展行业起到平台和催化剂的作用。
对于未来会展业的展望,仲刚表示,中国通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通过社会从价值观到供给侧的改革,中国的会展行业其实人才济济。只要在法律政策、办展的模式、国家支持展览会的一些政策上面,能够有一些新的调整,那么中国的会展行业应该是跟其他的行业一样的。要相信,中国的会展行业也将成为全球市场的一部分,与国内市场形成正向循环,并摸索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会展发展方案。仲刚认为会展行业也应该是可以引领全球发展的一种中国模式,这也是对中国会展未来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再创辉煌的真切期待。(王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