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艺节迎来倒计时100天 济南市多措并举全力备战
随着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及三馆(市群众艺术馆、美术馆、图书馆)的临近竣工,随着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全国舞蹈比赛的相继展开,随着各地群众文化活动的热情不断上涨,十艺节正逐步向我们走来。7月3日,十艺节迎来了倒计时100天。
筹办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十艺节是十八大召开后我省承办的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盛会。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把十艺节筹备作为近年来推动全市工作的总抓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市委书记王敏,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鲁豫多次到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工地检查指导、现场办公,先后多次召开十艺节济南筹办工作、西区重点工程调度会。
对十艺节各项重点工程,王敏要求要落实领导责任,进一步分解细化各项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限,明确职责、任务等。要实行特事特办,市直各部门特别是发改委、国土局、规划局、城乡建设委等部门要对会战项目建立“绿色通道”,及时提供快捷、方便的审批服务和有关保障工作。要形成工作合力,西城集团、槐荫区和各参建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积极主动争取支持;其他部门单位也要增强大局意识,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主动为会战项目建设做好服务。
以迎办十艺节为契机,我市还全面启动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围绕“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作目标,强力推进户外广告、景观照明、市容道路等重点整治工作,城市环境得到显著提升。
经过前一时间的筹办工作,目前我市重点场馆建设积极推进,基层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文艺精品创作成果显著,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各项筹备工作扎实推进,为十艺节举办奠定了坚实基础。重点场馆建设积极推进,基层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各项筹备工作扎实推进,为十艺节举办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化场馆:建好更要用好
10月,十艺节将以省会文化艺术中心为主会场在济南展开,其开幕式将在大剧院歌剧厅举行。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及配套高层项目以“岱青海蓝”为设计理念,由著名设计大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包括大剧院、中心广场、市政配套设施、地下车库及室外总体工程等。
目前,大剧院整体完成约90%,安装工程正进行末端设备安装,道路及广场装饰施工已全面展开。“三馆”以“泺蕴泉涌”为设计理念,与城市的文化底蕴完美融合。目前,“三馆”幕墙封闭工程已经完成,为楼内展开的精装修工程、设施设备安装、综合管线安装等工程创造了良好的施工条件。
2012年11月2日,投资1800万元修缮维护的北洋大戏院重启舞台帷幕;市民文化艺术中心项目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市财政投入5600万元资金实行“以奖代补”政策,用于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借十艺节东风,济南市县区级文化馆和图书馆将全部达到国家二级馆以上标准,全市143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均建成综合文化站,576个社区均建有文化中心,4551个行政村全部建有文化大院,实现县级及以下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在已建成的公共文化设施中,我市全部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免费,较好提高了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
文化惠民:
让十艺节成为“人民的节日”
4月26日至5月11日,第七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在济南、莱芜举办;6月4日至7日,十艺节“群星奖”曲艺门类作品复赛在山东剧院举行。为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剧场,十艺节市筹委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在展演剧场选择上体现了“便利基层”的理念,在票价制定上坚持“公益惠民”。演出期间还组织劳动模范、普通建设者、农民工及社会弱势群体观看演出,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的优秀成果。
抓住十艺节举办的难得机遇,我市不断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理念,牵头策划举办了“喜迎十艺节·全民共欢乐”全国群众文化优秀节目惠民展演、“十艺济南”系列文化评选展示、群众文化活动示范点创建、广场文化活动等文化惠民活动,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广泛参与性,提升了十艺节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其中“喜迎十艺节·全民共欢乐”全国群众文化优秀节目惠民展演活动自4月13日在泉城广场正式启动,至9月中旬期间的每个周末,在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历城以及章丘市的各大文化广场,分批次邀请24个省及山东省16个地市演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节目,共计演出96场。该活动被文化部列为十艺节重要群众文化活动。截至目前,历下区、历城区、章丘市已成功组织演出44场,观众达26万余人,广西、重庆、河北、四川等11个省市及菏泽、济宁、威海等12个地市参加了展演。展演为群众文化交流展示搭建了平台,对于推动全国性群众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具有示范作用。
以备战十艺节为契机,我市组织创演了儿童剧《我的麦哲伦海峡》、杂技剧《粉墨》等一批精品剧节目,其中,京剧《重瞳项羽》、方言话剧《泉城人家》入围十艺节山东省15台重点推荐剧目,广场舞《幸福像花儿一样》、山东琴书《亲家亲》、山东快书《肉夹馍》、儿童情景剧《我们的名字》等入围十艺节“群星奖”复决赛,入围数量居全省前列。精品创作排演的过程也成为市民享受文化成果的过程。《重瞳项羽》多次走进校园;《泉城人家》推出了百场惠民演出;《亲家亲》至今已下乡演出近百场。
(本报记者 陈炜敏)http://www.e23.cn2013-07-03 06:27:20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