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会展业年会暨北京国际会展产业高峰论坛

高峰对话现场 (王敬华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4日讯(袁梓 徐晶慧)首届中国会展业年会暨北京国际会展产业高峰论坛日前北京召开,在高峰对话中,中国会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泽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世博办公室副主任姚瑞、北京贸促会副会长储祥银、国家会议中心总经理刘海莹和广西博览事务局副局长王雷就“会展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姚瑞:会展业要借“转型”东风加快自身发展
  会展业如何引领、促进、推动经济的转型?从本届上海世博会看,它在这方面将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另外从世博会发展的历史,它的三个阶段,从1851年到1933年再到现在,最大的作用就是引领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从最早的制造业方面到现在的理念方面,所以说世博会是从会展脱胎而出的,我形容世博会是展览业的珠穆朗玛峰,也是会展业的旗帜,会展业应该发挥这个功能,就是如何引领、推动、促进经济的转型,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在这个形势下,会展业自身要想发展,必须深度的参与这个转型,就是说从我们会展的主题,我们展出的内容、展出的主体、展示的方式、技术、手段、道具等等,在这些方面,我们现在是借东风,会展业自身要发展要借好这个转型的东风,要适应这个转型,会展业才能够发展得更好。

第三个方面,就是微观方面,会展业各个环节里面如何去适应这个转型、去体验这个转型,并且现在有许多现象、有许多差距需要通过这个转型去弥补、去发展,这样中国会展业才会有更好更快的发展。

储祥银:北京的科博会和文博会是经济转型的助推器

会展特别是展览,之所以做起来,一定有它的市场背景。我们在1998年的时候策划北京科技周,当时我们国家,特别是北京,还是必须打科技牌,因为我们要通过高科技来打动北京的发展,首都的经济必须有一个支撑,必须有比较强的经济支撑,当时它第二产业不行、第三产业低端的也不行,所以必须要搞高科技,在那个时候策划打科技牌,那么一直到现在,跟北京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脉相承的,甚至是引领北京产业结构调整的这么一个排头兵。

到了2005年的时候,我们觉得北京有文化的底蕴,有人才的基础,我们应该做一个文化类型的博览会,来加速北京的文化产业发展进程,甚至带动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进程。到2006年北京市委决定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马上就通知我们做这个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我们最后用了3个月的时间做了这个展览,这也是北京市产业发展到了一个阶段,需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就是把北京的高科技技术、把北京的传统文化和优秀人才思维结合起来,来创造新的物质消费品和文化消费品,来把北京的经济做大做强,所以说这两个展会,都是跟产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刘海莹:绿色会展是会展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一个趋势

绿色会展是会展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一个趋势,但是国内很多办会的专业机构,对于绿色会展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这是一个消费理念、消费习惯的过程。一方面要主动的宣传这种绿色理念,一方面也要适应当地的消费习惯,要不然就会造成脱节。所以理念很重要,但是理念还要跟当地经济发展阶段和人的消费习惯相配合。
  国家会议中心在场馆设计上就融入这种设计理念,从建筑材料的使用、到功能的配合,然后是后期运营当中都特别注意绿色,绿色会展在国际上是一个趋势,很多大公司开会的时候,要选择所谓的绿色场馆,而选择绿色场馆的背后其实是它的经济利益趋使,他要拿着场馆的绿色认证找政府申请资金,国家会议中心正好适应了这种趋势,今年有好几家大型会议,几千人甚至上万人的会之所以选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都是因为看中了“绿色”这个概念。

王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时期将涌现会展行业新骄子

一个国家或者说一个社会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还有“四大”指标。首先是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是社会的发展,这个社会的发展应该包括什么,教育、科研、卫生、环境等等。第三个是人自身方面的发展,就是说人本身的各项素质的提高,以及福利的提高。第四项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低碳、环保这些,应该说四项指标都发展了,才应该是一个真正的、和谐的、全面的社会的发展。

经济发生转变的时候,一定是一个行业充满了机遇的时候,这几年大家已经把目光和视野从传统的商品交易会,逐步落到一些文化的交易会、一些新兴产业的交易会等等。那么这些在产业当中,有都行业的骄子,我相信在我国工业基础提升转型的时期,也一定有会展业的骄子出现。

山东展协,山东会展